再难,寒门都要出贵子!
从小到大,小编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与其去一群优等生物中做最差的一个,不如在劣等生物里领头。
***(此处允许脑补语气词
小编就想问一句,一只掉尾的凤凰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当一只优秀的鸡,请问讲这句话的人有考虑过鸡的感受吗
如果在原生环境里混不下去就可以去一个次等环境,发挥先天的优势会在次等环境成为“意见领袖”。这样,除了满足伪强者一点渺小的虚荣心更是对弱者的不负责任。对于“鸡”来说,他们想要了解或者追求的是整只凤凰的美丽华贵,并不是几根凤凰毛。
弱者的认知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提升,团队的各方面能力也不会有质的改变。所以并不是阶层被固化了,而是阶层并未得到有效的流动。
不妨把“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换成“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起码就实现了一部分有追求的“鸡”成为“凤凰”的人生理想,以及让他们的后代可以直接成为了一只羽翼丰满,光芒四射的凤凰。
如果你想改变现在的宿命进入所谓的精英阶层,仅仅仰望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如想方设法的成为他们。当然,如果对现有的生活方式感到心满意足,多元的社会文化尊重每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命运归根到底的确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北京市高考状元“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的电视采访,更是把这一话题推向高潮。一句:“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有些父母听了微笑,有些父母听了沉默,还有些父母听了流泪。很多人开始感慨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可是如果把整篇采访看完可能会发现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认知差异。说得难听点就是智商固化。
评论人曹林在点评这位高考状元的话时,谈到:“他刚从高考中走出来,却没有去背关于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他是高考的受益者,却在反思着高考的公平性;他处于优越位置,却没有觉得自己享受优势资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考虑到身处劣势者的境地;他生在中产家庭,却没有染上一些中产的势利和功利,陷入中产鄙视链向上攀爬而歧视不如自己的阶层。”我们不难看到,现在的状元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机器;现在出身优渥的天之骄子也不再是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了。他们有同情之理解,有向下兼容的善意。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掌握优势资源的人正在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最大化甚至创造价值,人们对阶层固化忧心忡忡,最可怕的阶层固化其实并非“缺乏上升渠道”,而在于阶层间缺乏了解和理解,身处上层和优越位置的人对底层人缺乏同情的理解,底层人对上层人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是一种认知差异。久而久之,这种“认知鸿沟”会继续扩大。
今年还有一位状元引发了网上热议。他叫庞众望,出生在吴桥县庞庄村一个极为不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和熊轩昂出身的中产阶层截然不同,这位状元的命运不是一般的坎坷和悲惨,可以说是寒门中的寒门。可在2017年高考,庞众望考了684分(理科裸分),他还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清华分数线将为他降低60分,被录取基本没有悬念。于是他就在各大媒体的追捧下,被塑造成了“寒门不难出贵子”的典型,是对熊轩昂和其所代表的中产阶层子女的有力“打脸”。
就小编个人而言,对两位状元都是非常的欣赏和崇拜。(毕竟下辈子我也考不了这么高的分……
寒门难出贵子,但是寒门一定要出贵子!
那些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累了不愿意,苦了不愿意,被老板说几句也不愿意。等到孩子没出息的时候,就开始抱怨阶层固化的家长总是忘了你在钓鱼、打麻将、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正在为了高昂的课外补习班的费用而搏命。
拼搏过的父母,更知道教育的重要。他们明白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只有靠自己的奋斗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又不肯为教育投资的父母,恕我直言都是loser,教出的也是loser。
六神磊磊写过一篇文章,说真正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智商固化。有很多成年人,智商永远停留在初中水平。
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说一个牌友家的孩子,父母下岗,拿低保,从小在麻将桌旁写作业,今年考上了国内一所985。大言不惭的说“什么父母培养,都是扯淡。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怎么都没用。”父母是文盲,天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结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在不重视教育(或者只是嘴上重视)的寒门,特别受推崇。这就不是阶层的固化,而是智商的固化了。说到底还是没见识,他没有看到过别人是怎么为孩子的教育忙前忙后,不知道现在孩子的学习需要哪些帮助。还有的家长,从来没去开过家长会。久而久之,父母间的认知差异不就拉大了嘛,怎么还好意思怪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人可以选择去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中美各方面包括教育在内存在很大的差异,最近的一本书小编在此强烈推荐大家看,《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在跨文化的开阔视野下,用大量真实的经历、严谨的数据和深入的思考给大家呈现多元的文化碰撞,相信读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延伸阅读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申梦晗 方士心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36.00元
作者简介
申梦晗
现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助理教授。初、高中分别在中国、美国就读,大学毕业于美国七姐妹学院之一的布林茅尔学院,取得了经济与数学双学士学位,后取得哈佛大学国际教育政策专业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与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东京大学经济系特聘研究员。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她关注的方向。在本书中,她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结合专业知识与zui新研究成果,用讲故事的方式阐释美国大学教育的精华。此外,她也投身于公益活动中,2007年她与朋友创办了毅恒挚友计划,通过举办夏令营等方式,为中国农村学生带来了美国人文与素质教育的课程。
方士心
高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学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取得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士学位。201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与人类发展学硕士。哈佛大学毕业后,她在福特汉姆大学的应用发展心理学就读,于2014年取得了应用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该专业博士。方士心多年从事跨文化与跨种族家庭教育的比对研究。参与过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的跨文化家庭教育科研项目,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美幼儿和中小学教育对比研究。
今日互动
寒门已难出贵子?说说你身边或你见到的那些拿到一手“烂牌”,却打出了满堂彩的朋友。
福利
进行中
邀请20位好友关注,我们将送上年度畅销书一本,以此类推。回复"赠书",可了解活动详情。
你可能错过了下面这些
内涵丰富的文章
▼
马爸爸的无人零售店刷屏,还不知道这些潮科技你就out啦!!!